导读:中尼产能合作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召开,中方提出以“中非工业合作”为首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广泛好评,也为中尼继续深化产能合作提供新的平台。
2016年是中国与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尼)建交45周年,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4月11日至15日,尼总统布哈里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2014年超越南非)、第一石油出口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近1.8亿),尼近十年保持年均6.8%的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5年,虽然面临多重挑战,尼经济增速依然达到3.3%,2016年预计将回升至4.6%,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和对非经济外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中尼产能合作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召开,中方提出以“中非工业合作”为首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受到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广泛好评,也为中尼继续深化产能合作提供新的平台。那么,如何深化中尼产能合作,落实峰会成果,进一步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科学的政策需要以掌握一手材料为基础。由于贸易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投资在中尼产能合作中居主导地位,由此,笔者及合作者对中国与尼日利亚这两个行业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调研,以之为基础,提出了相应对策。
【贸易业】
贸易业是中国在非民营企业从事最多的行业。2015年8-12月,笔者与尼日利亚中国商会合作,对16家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卡诺等的商业中心城市批发零售业投资的中国企业随机进行了调研,结论如下。
1.现状
(1)多于2003-2008年进入,以浙江人为主,规模一般不大,注册资金100万-300万元。
(2)工资成本趋于上涨(当地合同工、临时工平均工资1650元、1150元左右,比起2012年的1450元、950元有所上升),但劳动效率较高,一般稍经培训可达到中国工人的90%。
(3)企业对在尼的发展不满意率为0,满意率为25%,相比2012年62%的满意度大幅下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75%的企业没有长期经营意识,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支出微乎其微,员工本地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因觉得当地安全状况太差,投资无信心)。
(2)恶性竞争激烈。例如,一双鞋进货的成本是500奈拉,但一些企业以400奈拉卖掉以赶走竞争者,垄断市场。
(3)经营范围大幅缩减,灰色清关现象普遍。近年来尼政府禁止进口纺织品、鞋(旅游鞋除外)、箱包等48种商品,企业经营范围被迫大幅缩减,不少企业只好通过多哥等邻近国家灰色清关进入尼市场,风险剧增。
(4)一半企业认为尼生存环境变差,表现在政局不稳、安全方面太差、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竞争加剧等;四分之一的企业却认为尼投资环境有所变好,认为当地签证办理便利度有所改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有所加强。
3.面临的挑战
(1)安全问题突出。2014年,50%的被调查企业遭受偷盗、抢劫、恶意纵火或破坏,且黑人不法分子勒索中国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在尼中国企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以说是在尼企业最大的挑战。
(2)腐败严重。企业经常遭遇索贿,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申请注册登记、税收号、税务检查、交通检查、进口清关等,当地司法系统也同样存在严重腐败,是重要的投资经营障碍。
(3)水电供应缺乏、融资渠道单一。在拉各斯,企业每月遭遇停电30次,每次持续达20小时之久,自来水供应也严重缺乏,企业基本都必须靠自己发电和打井供水,被所有企业认为是重要的障碍,而当地融资也为75%的企业视为重要的投资经营阻碍。
【制造业】
2015年8月-2016年1月,我们对10家在尼日利亚投资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鞋类生产三个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就尼投资环境阻碍其投资经营的程度及绩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论如下。
1.现状
(1)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且多来源于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以浙江企业居多,规模则大小不一,表明以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的企业相对来说要更有胆识,更富冒险精神。
(2)进入时间相对其他非洲国家要早,多数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进入尼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巨大市场,说明市场和资源是驱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重要动力。
(3)40%的企业表示会在当地长期投资经营,40%的企业有意扩大投资规模,40%的企业较好地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三者惊人的一致,表明只有打算长期投资或扩大投资的企业才愿意相对认真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4)税收、经营执照及许可手续办理、投资信息的获得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阻碍不大,关税和司法制度阻碍程度高于这三者,但也在中等阻碍以下。
(5)当地员工较好管理,技术劳动力并不缺乏,仅对中国投资构成微小阻碍。
(6)较早进入、以当地资源作为原材料、能主动适应当地投资环境的制造业企业绩效相对较好。
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尼社会政治制度,如腐败、偷盗和人身安全和风险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构成了较大阻碍(大于中等阻碍,趋近于严重阻碍)。
(2)尼电力和水供应对中国制造业投资构成了严重阻碍,交通基础设施、当地融资、土地获得构成了中等阻碍。
(3)阻碍中尼制造业产能合作的首要五因素(按阻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水供应、电力供应、腐败、偷盗和人身安全、政治不稳定,均在中等阻碍以上。其次五因素依次是交通基础设施及当地融资、土地获得及司法制度、关税及贸易制度,但阻碍程度均在中等或中等以下。
(4)只有20%的企业对在当地的投资满意,均为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投资环境的企业,很多在其他企业看来阻碍程度较大的因素对他们并不构成阻碍或阻碍不大。
(5)全职员工本地化率仅62%。
(6)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尽如人意,相关社会责任支出微乎其微。
总的来看,由于尼市场巨大,但腐败、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加之水电供应非常缺乏,导致多数中国企业既重视尼市场,但又缺乏长期投资打算,相应地,也不愿意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本地化较低,恶性竞争也较为严重。长此以往,尼势必对中国企业产生不满,难以实现中尼“合作共赢”的目标,损害中尼友好关系,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中尼产能合作的原则与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论,我们认为,未来中尼产能合作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尼日利亚应该作为中非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家,但不宜作为先行先试示范国家。
第二,中尼经贸合作应该从批发零售业合作向制造业产能合作演进。
第三,把推动中尼安全、水电供应、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作为中尼产能合作的重点。
第四,把以当地资源作为原材料的行业作为重点。
第五,把提高中国企业对当地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作为重点。
相应地,我们有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省)的民营制造业企业对尼投资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赴尼开设分支机构,鼓励成立中尼民间产业投资基金或类似的基金。
2.加强与尼安全合作,扶助在尼企业设立安保公司,扩大中国驻尼大使馆和商务处的规模,保护华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3.加大对尼文化、法律、政治、政策环境的研究与跟踪,适时总结中国在尼企业的经验教训,建立相关数据库和案例库,并免费提供给中国相关企业。
4.支持在尼行业、企业协会、商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规范市场,减少恶性竞争。
5.大力促成和鼓励中国在尼使馆、企业、尼日利亚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媒体、国际组织加强相互交流合作,扩大中国企业的社交网络、信息来源,提高中国企业的社会资本。
6.加大鼓励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适当降低对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要求,奖励其“负责任的企业家活动”,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应的政治荣誉。